重庆研学,渝你研学,与你一起成长! 今年暑期,各类研学可以说成为炙手可热的教育模式,近到逛大学校园、博物馆,远到海外研学。火热的市场下,研学内容、食宿安全等问题也引起关注,更需注意其中隐藏的侵害问题。可以说家家都想去,又家家都担心踩坑,除了现行法规,还有什么可以将这一关乎未成年人切身利益的活动规范起来呢? 研学游一方面可能遇到虚假宣传,“课程水”“名师”“名校”滥竽充数;另一方面可能“价高质次”,冠以研学名号后,价格比普通旅行高出一半还多,而住宿餐饮等服务“降标”严重。笔者了解到,早在2016年,国家旅游局就发布了《研学旅行服务规范》,对服务提供方、人员配置、研学旅行产品、服务项目以及安全管理等几大类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。一些省份也发布了地方标准,对住宿、指导教师等进行规范。 在个别情况中,研学游也出现过诈骗等犯罪行为,一位被告人冒用其他公司名义,虚构夏令营与家长签订合同,被检察机关以合同诈骗罪提起公诉。部分机构在不具备办学资质的情况下,通过给学校回扣等方式争抢项目资源,也涉嫌行贿、受贿罪。孩子游学在外,人身安全保障是第一要务,而部分研学机构资质不明,转包分包给旅行社情况严重,缺少人员准入制度,这些都容易给孩子的身心安全带来隐患。 此外,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“学而不游”,实际上是以游学名义进行变相违规培训。今年教育部也开始牵头严厉打击这一行为,加强校外培训执法体系,严查以“游学研学”“冬令营”等名义进行变相违规培训。 “寓学于行、寓学于游”本是学习的好形式,笔者认为,火热的市场也应该促进更细化的监管。首先,教育部门、旅游部门、市场监督部门等应形成合力,共同管理。其次,应形成一套规范化的准入制度,教育部门在渠道上把关,旅游部门在内容和过程上把关,市场监管部门在质量上把关,对人员、机构进行准入。最后,作为消费者的家长,也应该增进法律意识,把好最后一道关。规范“研学游”市场,也是促进这一领域良性发展,让家长、孩子都能放心游。 文章来源:扬子晚报;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我们的初衷和目的是为了更多研学人学习进步,共同推动研学旅行行业高质量发展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! 合作微信|13310239127 联系电话|13310239127 平台官网http://www.cqyanxue.net/portal.php |